-
【湖南招商】湖南外贸一季度增速领跑 开放型经济动能强劲
今年以来,湖南省通过深化招商引资、优化贸易结构、拓展开放通道等举措,推动外贸实现高速增长。最新统计显示,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元,机电产品与新兴业态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区域合作深化进一步释放贸易潜力。 一、主要贸易伙伴协同发力 东盟继续保持湖南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显著提升。美国、香港地区及欧盟市场同步扩容,其中对欧盟出口机电产品增速尤为突出。随着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湖南省与成员国贸易往来密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规模稳步扩大。 二、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现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近半,电子元件、智能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贡献突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出口企稳回升,反映出湖南制造业竞争力持续增强。进口方面,农产品与金属矿砂需求旺盛,为下游产业链提供稳定供给。 三、开放平台能级跃升 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大幅增长,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纽带。黄花、城陵矶、郴州三大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翻倍,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加速转化实际效能。跨境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带动中小微企业加速融入全球市场。 四、政策协同激发市场活力 湖南省通过落实稳外贸专项政策,强化金融信保支持,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与通关便利化改革降低贸易成本,企业信心指数回升至高位。下一步,湖南将重点培育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巩固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
2025-07-20
-
【常德招商】常德经开区工业项目集中投产助力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常德经开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战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服务,推动工业项目加速落地。上半年共有15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涵盖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总投资规模超36亿元,预计全面达产后将形成百亿级产值规模,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重点项目投产凸显产业升级成效 金海钢构项目作为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标杆项目,其一期工程已实现钢结构桥梁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金康光电摄像头二期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国柔科技柔性电子薄膜材料生产线填补了湖南省在高端聚酰亚胺材料领域的空白,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屏等新兴领域。这些项目的投产标志着常德经开区在产业链高端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项目推进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常德经开区建立"三个到人"责任体系,将65个在建项目全部分解至具体责任人,实施动态跟踪管理。行政审批环节推行"四统一"工作法,通过集中审批和全程代办制度,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40%以上。园区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针对企业诉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零障碍"推进。 三、产业集群效应加速形成 新投产项目与园区现有产业形成紧密联动:金海钢构与中联重科等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供应链协同;金康光电项目吸引3家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国柔科技产品可为本地新能源企业提供关键材料。这种产业链互补格局,推动常德经开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向千亿级规模迈进。 四、高质量发展路径持续深化 常德经开区通过建立项目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新引进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达400万元/亩。园区设立专项技术改造基金,推动投产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目前已有70%的新项目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下一步将重点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打造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5-07-20
-
【长沙招商】湖南省多地房地产投资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湖南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等举措,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1至7月,全省房地产投资规模达1930亿元,同比增长11.3%,但各市州表现分化明显,部分区域受市场调整影响出现投资收缩,而湘西、怀化等地区则实现超30%的高速增长。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具体发展特征: 一、核心城市投资承压,长株潭板块分化显著 作为湖南省经济中心,长沙市1至7月房地产投资完成798亿元,但同比下滑5.8%,反映出重点城市在政策调控与市场预期影响下的阶段性调整。与之相邻的株洲市、湘潭市分别实现33.3%和35.8%的快速增长,其中株洲市依托轨道交通产业带动产城融合项目落地,湘潭市则受益于长株潭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红利。衡阳市以57.1%的增速领跑全省,其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配套住宅需求显著提升。 二、湘西地区成为增长新引擎 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分别以79.2%和39.3%的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湘西自治州依托生态旅游与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推动康养地产和文旅综合体项目集中开工;怀化市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物流园区配套商业地产投资持续放量。张家界市虽基数较小,但67.8%的增速显示旅游复苏对房地产的拉动作用。 三、部分地市面临短期调整压力 郴州市、永州市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5.3%和5.7%,主要受存量房源去化周期延长影响。邵阳市、岳阳市虽保持18.6%和19.9%的正增长,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收窄约10个百分点,反映三四线城市需求端动能减弱。 四、政策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湖南省通过建立重点房企“白名单”、优化预售资金监管等举措稳定市场预期。常德市、益阳市分别实现32.6%和26.4%的稳健增长,其中常德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益阳市则聚焦保障性住房建设。娄底市24.8%的增速主要来自产业园区配套人才公寓项目的集中落地。 总体来看,湖南省房地产投资呈现“南快北缓、西强东稳”的格局,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定位差异成为影响投资走向的关键因素。下一步,需重点关注核心城市库存消化与新兴增长极的可持续性发展。
2025-07-20
-
【长沙招商】湖南省区域房地产投资分化明显 长沙增速承压多地两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湖南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1-5月全省房地产投资呈现区域分化特征,长沙作为省会城市投资额居首但增速下滑,常德、张家界等市州凭借产业配套升级实现超40%的高增长,湘西自治州等地区依托政策红利投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一、全省房地产投资规模突破千亿 湖南省1-5月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1186.25亿元,同比增长10.7%,总量在中部六省保持前列。从投资结构看,住宅类项目占比约65%,商业办公类投资受部分城市去库存压力影响增速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全省14个市州中有12个实现正增长,反映出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成效逐步显现。 二、重点城市呈现"总量与增速倒挂" 长沙市以489.05亿元投资规模领跑全省,但同比下滑9.8%,主要受土地出让节奏调整和存量项目开发周期影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株洲、湘潭两市分别以109.44亿元和75.06亿元的投资规模,实现49.9%和34.6%的高速增长,其中轨道交通沿线项目和产业新城建设成为主要拉动因素。衡阳、邵阳两地投资额均超70亿元,增速保持在28%以上,显示湘南地区城镇化进程加速。 三、文旅地产带动特色区域发展 张家界市虽然总量仅16.68亿元,但42%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国际旅游度假区配套建设持续升温。湘西自治州在基数较小情况下实现45.4%的增长,凤凰古城提质改造等项目推进迅速。岳阳、益阳依托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分别完成55.01亿元和40.86亿元投资,文旅融合项目占比提升至三成。 四、政策调控下市场分化加剧 常德市以73.22亿元规模和40.3%增速成为"双高"代表,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是主因。而永州市出现1.7%的微降,部分县域项目因融资周期延长暂缓建设。郴州、娄底增速分别为7.5%和13.4%,反映区域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怀化市凭借56.9%的增速异军突起,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占比达四成。 当前湖南省正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和土地供应调节,引导房地产投资向重点发展区域倾斜。从数据看,长株潭都市圈与湘西地区的协同效应逐步释放,非住宅类投资在文旅、康养等领域的比重持续提升,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层影响。
2025-07-20
-
【长沙招商】湖南省多地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化 长沙市场短期承压
今年以来,湖南省通过招商引资等多渠道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1-4月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房地产投资呈现区域差异化特征,14个市州中11地实现正增长,但长沙等部分城市受市场调整影响出现阶段性回落。以下从投资规模、区域特点等方面分析当前发展态势。 一、全省投资总量突破870亿元 湖南省1-4月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878.2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常德市以58.1亿元规模领跑地级市,同比增幅达38.8%,显示出强劲发展动能。张家界市虽总量仅11.8亿元,但28.5%的增速反映旅游城市地产复苏势头。 二、重点城市呈现结构性调整 长沙市作为省会城市,360.8亿元的投资总量占全省41%,但同比微降2.5%,主要受商业地产去库存周期延长影响。与之对比,株洲市、湘潭市分别以6.2%、2.8%的增速保持稳定,长株潭都市圈内部呈现互补发展格局。 三、三四线城市增长动能显著 邵阳市、岳阳市等非核心城市表现亮眼,其中邵阳以25.5%的增速居全省前列,4594亿元投资主要集中于民生类住房项目。湘西自治州虽总量仅13.3亿元,但57%的增速表明民族地区政策扶持效果显现。永州市是唯一负增长地区,微降0.3%,与当地土地供应节奏调整有关。 四、区域协调发展特征凸显 从地理分布看,环洞庭湖区域的常德、益阳、岳阳三市合计贡献136.7亿元投资,平均增速24.6%,成为新的增长极。大湘西地区的怀化、娄底等地增速均超6%,表明省内"均衡发展"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 当前数据显示,湖南省房地产投资呈现"总量稳、结构优"的特点,不同区域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策略。下一步需重点关注商业地产去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协同推进,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5-07-20
-
【湖南招商】湖南疫情防控医疗器械产值预计超百亿 政策引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湖南深入推进医疗器械产业改革创新,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支持企业创新等举措,推动疫情防控医疗器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相关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政策体系构建产业发展“加速器”。湖南积极响应国家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部署,2019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医疗器械新政十条等系列政策文件,从优化审批流程、加强财政支持、完善产业布局等方面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该省药品监管部门通过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推行告知承诺制等措施,大幅缩短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周期。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将医疗器械产业纳入重点扶持领域,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提供用地保障等方式,积极承接省外产业转移项目,吸引优质医疗器械企业落户,形成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 (二)创新主体激活产业增长“新动能”。疫情防控期间,湖南医疗器械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速应急产品研发与转化。在病毒检测领域,当地生物科技企业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快速通过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并获得欧盟CE认证,产品不仅供应国内疫情防控一线,还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该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应急审批通道,对疫情防控急需医疗器械实施“即报即审、审过即发”,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上市提供高效服务。此外,通过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端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等疫情防控医疗器械实现产能快速扩张和质量提升。 (三)规划布局擘画产业升级“路线图”。湖南药品监管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等改革举措开展研讨,明确将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该省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针对创新型医疗器械品种和规模企业制定精准扶持措施,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同时,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支持诚信守法、技术实力强的重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2025-07-20
-
【湖南招商】湖南规模服务业稳健增长 新兴与民生领域表现亮眼
近年来,湖南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在招商引资等政策推动下,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连续多季度保持增长,新兴行业和民生领域成为重要驱动力。尽管盈利能力受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有所波动,但行业整体运行质量持续改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规模服务业营收持续向好 湖南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稳步提升。从季度数据看,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速较年初明显加快,反映出行业复苏势头强劲。在34个细分行业中,超85%的行业实现营收正增长,表明市场活力普遍增强。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领域增速显著,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新兴行业引领发展动能 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表现尤为突出。相关统计显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增速达30%以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些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升级,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同时,新兴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对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民生服务领域快速增长 租赁、居民服务、教育、娱乐等民生相关行业营收增速均超过20%,反映出消费升级背景下民生需求的持续释放。房地产中介、维修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规模扩大,表明基础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此类行业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稳定增长有助于提升社会福祉水平,也为稳就业提供了重要抓手。 四、成本压力制约盈利提升 尽管营收规模扩大,但受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增速较往年同期有所回落。统计显示,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增幅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企业税负压力尚未明显缓解。这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同时需要政策层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服务业提质增效。 五、区域协同发展成效显现 从各市州数据看,长株潭地区服务业增速领先,对全省贡献率超过40%。岳阳、衡阳等区域中心城市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了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形成多点支撑格局。这种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既避免了资源过度集中,又促进了全省服务业的均衡提升。 当前,湖南省规模以上服务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民生保障力度加大,服务业有望延续稳定增长态势。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025-07-20
-
湖南邮电业务量增速领跑中部 数字化升级助力产业招商
近年来,湖南省通过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物流体系整合,推动邮政电信行业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最新统计显示,全省邮电业务总量在前三季度实现45.4%的同比增幅,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增长既得益于5G网络覆盖和农村电商的协同发展,也反映出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效应。 一、基础设施扩容支撑业务爆发 自2017年启动“数字湖南”战略以来,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超8万个,光纤网络覆盖率达98.6%。2023年前三季度,长沙、株洲等核心城市率先完成千兆光网升级,带动周边区域形成“1小时数字经济圈”。邮政网点智能化改造同步推进,智能快递柜数量较2021年增长2.3倍,为快递业务单月增速突破30%奠定基础。 二、农村市场成为增长新引擎 湘西、怀化等地的农产品上行通道显著改善,2023年通过邮政渠道外销的农产品包裹量同比增长67%。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偏远地区宽带接入速率提升至200Mbps以上。三季度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电信业务收入占比首次突破25%,与城市市场的差距逐步缩小。 三、产业融合释放协同效应 岳阳城陵矶港等物流枢纽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进出口邮件全程可视化追踪。2023年1月至9月,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同比激增82%,其中跨境电商包裹占比达六成。电信企业联合制造业开展的工业互联网项目,拉动企业专线业务收入增长39%。 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动能 湖南省2022年出台的《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对数据中心、智慧物流园区给予税收优惠。2023年三季度末,全省新增注册数字物流企业同比增加54%,吸引社会资本超200亿元。监管层面推动的“提速降费”措施,使中小企业宽带资费较2020年下降76%,间接刺激电商规模扩张。 当前,湖南省正以邮电产业为支点,撬动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随着中部地区数字走廊建设的加速,邮电业务的增长动能有望进一步强化。
2025-07-20
-
【湖南招商】湖南软件产业集群崛起 长沙核心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近年来,湖南省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政策引导,推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以长沙为核心的区域性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增强。专业化园区建设、人才资源储备与产业融合创新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支柱,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产业规模增速领跑全国 湖南省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行业营业收入接近千亿元,同比增长超30%,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利润规模突破90亿元,反映出企业盈利能力的整体提升。长沙作为核心聚集区贡献了超七成的业务收入,中电软件园、芯城科技园等载体通过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特色化产业链条。 二、专业化园区打造产业名片 长沙重点建设的软件产业园区已形成品牌效应。其中,中电软件园依托央企资源吸引了一批网络安全、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入驻;芯城科技园则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两大园区通过提供技术孵化、资金对接等服务,累计培育多家本土领军企业,其发展模式被列为省级重点推广案例。 三、人才储备夯实创新基础 高等教育资源为湖南软件产业提供了稳定的人才供给。全省108所高校设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年培养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超50万人。行业报告指出,从业人员数量在2019年同比增长38%,其中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占比显著提升。多所高校联合企业建立的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近两年新增34家,加速了技术成果转化。 四、融合应用驱动转型升级 软件技术已深度渗透至湖南制造业、金融、医疗等领域。长沙部分龙头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传统工厂实现智能化改造;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则在交通、政务场景中广泛应用。产业融合带来的效率提升,促使更多传统行业加大数字化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当前,湖南正围绕“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目标,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新要素持续集聚,软件产业集群有望成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标杆。
2025-07-20
-
【长沙招商】湖南加速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湖南省通过政策引导与招商引资双向发力,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最新出台的专项规划提出重点打造3至5个专利密集型产业,以长株潭为核心辐射全省,构建覆盖研发、转化、保护的全链条生态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体系构建创新保护高地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启动的专项规划,确立了专利质量与产业效益双提升目标。通过建立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机制,在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等领域实施专利布局优化工程。相关数据显示,规划实施后三年内,长株潭城市群发明专利密度增幅达35%,核心产业专利转化率显著提高。 二、企业主体激活创新内生动力 规划明确要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比例提升至25%,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贯标体系,推动中联重科、三一集团等龙头企业形成专利集群。在湘江新区试点建设中,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规划初期增长1.8倍,专利质押融资规模突破百亿元,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三、区域协同打造核心增长极 长株潭地区作为改革试验田,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合执法。通过建立共享专利数据库,三市联合培育出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专利组合。统计表明,该区域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提前达到预定目标,专利许可收益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四、服务生态优化创新营商环境 湖南省建成覆盖14个市州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快速审查、维权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在岳阳、衡阳等节点城市设立专利技术转移机构,促成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对接项目超500项。配套出台的税收优惠措施,使专利密集型产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 当前,湖南省正通过专利导航产业发展专项计划,引导创新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集聚。随着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进入深化阶段,预计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为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2025-07-2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